“魔鬼交易員”之惑:“傷不起”的瑞銀與“更傷不起”的歐美金融體系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訊.COM) 2011-09-16 17:26 



31歲的瑞銀(UBS)交易員科維庫•阿德波利(Kweku Adoboli)在Facebook上最後的留言只有寥寥數字:“需要奇跡出現”。當然,事實告訴我們,奇跡并沒有出現。在金融危機中險些倒閉的瑞銀,上半年的業績依然慘淡,本就“傷不起”的瑞信卻有遭遇了“魔鬼交易員”。



然而,在瑞銀“遇鬼”背后,反應的可能是歐美金融體系的“傷不起”。事實上,無論金融體系曾經因為違規交易經歷了怎樣的劫難,無論金融行業是否處於最佳獲利階段,也無論金融界人士如何群策群力和防患未然,“魔鬼交易員”總是無法完全消失,甚至還能夠保證一定的“出鏡”頻率,金融巨頭“好了傷疤忘了疼”。





“傷不起”的瑞銀又“遇鬼”



瑞銀(UBS)重建其投行業務的努力本已步履蹣跚,如今又爆出了阿德波利因涉嫌欺詐交易,已於周四(9月15日)凌晨被逮捕的消息。在金融危機中險些倒閉的瑞銀,上半年的業績依然慘淡,本就“傷不起”的瑞信卻有遭遇“魔鬼交易員”。



倫敦MF Global銷售與分銷主管西蒙•莫恩(Simon Maughan)表示:“我們還要看到瑞銀髮生多少次巨虧?它看上去完全沒有實施改革,笨重龐大,根本不可持續。這件事可能會成為瑞銀戰略的關鍵轉折點。”



危機期間,瑞銀的投行業務被迫實施500億美元減記,隨后,首席執行官郭儒博(Oswald Grübel)花了兩年半的時間才把瑞銀從破產邊緣拉了回來。期間,該銀行還遭受一項長時間調查,看它是否通過自己的瑞士私人銀行,幫助美國富人客戶逃稅。



在形勢稍加好轉之后,該行今年上半年慘淡的業績,又促使郭儒博在7月份公布了一項全面削減成本的計劃。這一計劃讓瑞銀收斂了在投行業務上的野心,投行部門將僅為其私人銀行業務提供所需的產品與服務。



一些瑞銀高管承認,最新的丑聞將破壞瑞銀脆弱的客戶基礎,給在企業與私人銀行客戶群中剛剛開始恢復聲譽的瑞銀帶來又一次沉重打擊。舉例來說,在與美國監管者圍繞稅收進行的大傷元氣的爭議期間,瑞銀眼睜睜地看著1650億瑞郎(合1900億美元)的管理資產從手中流失。



在危機中險些倒閉之后,瑞銀誓要完善自己的風險管理與合規程序。它年初延聘了莫林•米斯科維克(Maureen Miskovic)——前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及美國金融服務集團道富銀行(State Street)的風險部門主管,承諾將繼續全面改革各種程序。



瑞銀可能遭受的虧損額,事實上將抹掉它在未來兩年計劃實現的20億瑞郎的成本削減——其中大部分源自規模3500人的裁員。瑞銀表示,預計上述損失將導致其第三季度出現虧損。在二季度期間,瑞銀的日均“在險價值”——銀行用以衡量它們在單個交易日可能發生的最大交易虧損額的標準度量衡——僅為7500萬瑞郎。



“我真的沒法理解怎么會發生這種事情,”一位在一家美國投行從事類似交易活動的銀行家說。“這個數字也太大了。這肯定是又一起‘科維爾’事件,人們都以為他們會對那些交易做對沖。”



瑞銀應該能夠經受得起此次財務打擊——二季度末,該銀行擁有384億瑞郎的有形股本以及330億瑞郎的核心一級資本金。高盛(Goldman Sachs)的一項分析顯示,按照上述兩個金額計算的交易損失分別為4.4%與5.2%。



分析師及瑞銀內部人士猜測,瑞銀的高管——包括郭儒博或前高盛合伙人、目前擔任瑞銀投行部門主管的卡斯滕•肯格特(Carsten Kengeter)——是否會被迫引咎辭職,將取決於所牽涉到的欺詐活動的規模。



郭儒博在一封致員工的備忘錄中表示,盡管這則消息“令人痛心”,但它不會改變“我們公司的根本實力”。郭儒博曾因扭轉了瑞銀主要國內競爭對手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頹勢,在瑞士廣受贊譽。



但一位資深銀行家談及郭儒博時卻表示:“他將會因為此次事件,失去許多政府人士的信任。”



“更傷不起”的是歐美金融體系



與羅熱姆·凱維埃爾三年半之前給法興銀行造成的71億美元損失相比,由瑞銀“自曝”的本次違規交易所帶來的20億美元損失似乎并不太大。但在歐美金融體系剛剛經歷了一場系統性危機、且目前仍存流動性之憂的背景下,這20億美元的損失分外扎眼。



從橫向影響力看,本次違規交易損失除導致瑞銀本身將出現季度虧損外,更重要的是宣告了由金融危機引發的歐美金融監管體系“加固工程”徒勞無功,甚至無法抵御滲透到體系內基本單元的違規行為。



從縱向時間軸來看,“流氓交易員”違規交易導致重大損失的“傳統”繼1995年的尼克·李森、1996年的濱中泰男、2002年的約翰·魯斯納克、2008年的凱維埃爾之后,在這位瑞銀交易員身上得到了“延續”。



本次瑞銀違規交易案例讓外界看清的事實是:無論金融體系曾經因為違規交易經歷了怎樣的劫難,無論金融行業是否處於最佳獲利階段,無論金融界人士如何群策群力和防患未然,“流氓交易員”總是無法完全消失,甚至還能夠保證一定的“出鏡”頻率,金融巨頭頗有“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感覺。



事實上,違規交易損失案例出現的頻率,僅僅是在單純反映金融交易員這群市場上“最聰明的家伙”犯錯誤的節奏。原因很簡單,只有巨額損失才能將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違規交易客觀存在的事實上來;而對於損失以外的交易過程,當年一手“搞垮”英國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三年前就曾明言:違規交易算是金融市場 上的家常便飯。



尼克·李森此言非虛。目前,歐美大型金融機構相當一部分盈利都來自“自營交易”環節。



所謂“自營交易”(Proprietary Trading),是指金融巨頭的投資銀行部門利用自有資金和融入資金直接參與證券市場交易并承擔風險的一項業務。換言之,在自營交易框架內,交易員交易業績的優劣與機構自身的盈利狀況緊密捆綁,而且這種情況在每家金融機構中均大同小異。這也正是連番金融監管改革仍無法實質觸及、徹底根除違規交易的更深層次原因。



與美國金融體系相比,歐洲和日本金融業盈利規模對自營交易環節的更深程度的倚賴,也是其無法“痛下殺手”、像美國金融監管改革法案針對美國金融機構那樣要求大幅削減自營賬戶交易規模的重要因素;就在三周前,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普倫德還曾公開替歐洲金融巨頭自營交易“討饒”,反對禁止自營交易。



從這個角度來講,只要金融行業仍然以盈利作為運營目的,只要金融巨頭仍然以每個個體交易員的具體操作為運行的行為基礎,違規交易損失及其他受利益驅動出現的隱患就無法根除。“好了傷疤”的金融機構們也許能夠記住疼痛,但利益驅動下的他們也仍將冒著再度落下傷疤的風險繼續鋌而走險。監管與違規交易的“貓鼠遊戲”再激烈,金融“偷食者”的貪婪本性也永遠不會消失。



(張喜威 綜合編輯)

醜聞一再重演 金融內控學不乖?

編譯劉千郁/特稿

金融業再爆發惡棍交易員搞垮銀行業龍頭的消息,瑞銀(UBS)交易員規避內部控管機制、利用銀行資金進行豪賭,時間長達數年之久,投機金額規模之大,令人吃驚,不過,這樣的醜聞已經不是頭一遭,法國興業、霸菱等大型銀行都曾發生類似情況,顯示銀行業還是沒有學到教訓,內部風險控管機制永遠趕不上金融衍生性商品的複雜程度。

英國法院文件指出,瑞銀交易員阿多波里的犯罪行為最早在二○○八年底就開始,諷刺的是,當年年初才爆發興業銀行交易員柯維耶(Jerome Kerviel)操作股市期貨失利,造成興業損失四十九億歐元的消息,更早之前則有霸菱的李森造成銀行十四億美元損失,最後霸菱因周轉不靈,以宣布倒閉作結,近來歐美政府要求金融業的自營投資部門與消費部門分拆,就是擔心銀行內部不負責任的押注行為禍及存款戶。

隨著金融投資商品多樣化,擴大投資槓桿倍數的衍生性商品應運而生,投機的損失與風險倍增,瑞銀的阿多波里與興業的柯維耶,同樣都是在負責股票指數型基金(ETF)、換匯交易(swap)的Delta One部門,進行精密的「智慧型犯罪」,該部門的商品複雜程度連銀行管理階層也搞不清,加上他們熟悉內部監管流程,只有到最後市場走勢不如預期、爆發高額損失,才會引起注意。

英國金融監管單位FSA在興業醜聞爆發後,要求五十家在英國的銀行加強交易控管,但很顯然的,類似事件防不勝防,還沒有爆發之前,也沒有人知道還有多少非授權交易在暗處發生。

法律專家指出,惡棍交易要完全避免幾乎不可能,只要交易員有心,而且有足夠的知識,就很可能達成操縱體系的目的,銀行只能盡力降低發生的機率。



瑞銀惡棍交易員阿多波里 早在金融海嘯已惡搞

被控詐欺與會計偽造罪名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前瑞銀交易員阿多波里(Kweku Adoboli)因從事非授權交易,造成瑞銀二十億美元損失後,被控以詐欺與會計偽造罪名,犯罪期間可追溯到二○○八年金融危機期間,有分析指出,令人咋舌的巨額損失,是因為阿多波里在長達數個月的時間,進行許多小額交易所造成。

遭法院扣押 最快22日交保

阿多波里已經遭倫敦法院扣押,至少要到本月二十二日才能獲得交保,法院文件指出,他「不正當濫用」資深交易員的職位,早在二○○八年十月就陸續在會計報表上動手腳,詐欺行為可回溯到二○○九年一月,他所任職的Delta One部門在設計衍生性金融商品,為客戶避險或投資的同時,也利用銀行資金進行交易,瑞銀表示,沒有客戶部位受到影響。

先前有分析師指出,瑞士法郎近期大幅上漲,是造成阿多波里損失暴增的原因,不過,另有專家認為,長期小額交易才是他惡搞瑞銀的模式,BBC專欄作家佩斯頓(Robert Peston)引述消息來源指出,阿多波里的犯行直到上週三才被發現,是因為他熟悉銀行內部的電腦系統與規定,因而規避可能發現他未授權交易的內部控管機制,阿多波里在擔任Delta One部門交易員之前,於瑞銀後台行政部門工作,加上犯罪期間長達數年,顯示這是有系統組織的交易行為。

熟內部控管 不遵避險慣例

熟知阿多波里交易模式的人士指出,很多時候阿多波里並不遵守為交易避險的慣例,使瑞銀暴露在巨大風險之中,近來的交易虧損才引起瑞銀高層注意,醜聞爆發後,阿多波里的主管休斯(John Hughes)已經離職,瑞銀也對監督主管的責任展開調查,同時追回已經發放的業績紅利。

英國金融監管單位金融服務局(FSA)與瑞士有關當局準備透過第三方單位,就瑞銀的「控管失誤」展開調查,瑞銀在金融危機期間,打銷五十億美元的次級房貸損失後,執行長Oswald Grubel在二○○九年接任時,宣布加強風險管理,誰也沒想到,一位在二○○六年加入交易部門的明日之星,成為打擊瑞銀聲譽的罪魁禍首,三十一歲的阿多波里,在二○○三年獲得Nottingham大學電腦學位後加入瑞銀,在被逮捕前,他住在位於倫敦精華區、每週房租一千美元的豪華公寓,過著優渥的生活。






金管會:內控嚴格 台灣不會有「惡棍」

〔記者盧冠誠、陳梅英/台北報導〕對於瑞銀爆發交易員越權交易案,金管會表示,台灣銀行內控與金管會檢查機制嚴格,不至於發生類似事情,但已密切注意瑞銀到底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公股行庫主管也強調,國內銀行均嚴格執行停損機制,以三商銀為例,交易部門只要損失超過九億元,就得退場。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目前還不了解瑞銀交易員到底是用什麼方法躲過內控機制,但很顯然一定是內控出問題。

通常台灣的銀行在「前台」交易室進行的交易下單行為,若沒有授權是無法透過電子傳輸完成交易的,且「中台」會計室會對交易款項再做確認,交易方也要求有確認手續,等於雙重控管;此外,金管會每年會針對相關內控機制做檢查,發現問題立刻處分。

邱淑貞說,台灣從國票楊瑞仁案後,除了一些行員小舞弊外,幾乎未再出現如霸菱、瑞銀這類惡棍交易員案例,但將要求金融業提高警覺。

公股行庫交易室主管則認為「一定有共犯結構」,因為瑞銀這種知名銀行,不可能只因一個交易員就捅出這麼大的樓子,一定是等到整個部門無法隱瞞,才會往上呈報;因為交易室分為「前台」(建立或結清部位)、「中台」(風險控管)及「後台」(交割作業),不可能只靠一位交易員就能隻手遮天。

行庫主管表示,通常外銀每個交易部門的年度獲利目標約一百支(每支一百萬美元),若損失達三成(三十支或三千萬美元),就會停止所有交易,必須等下年度目標出爐後,才能重新建立部位;這次瑞銀虧損二十億美元,等於大虧兩千支,與一般三十支即面臨停損,差距相當驚人;國內銀行則大都以獲利目標三成做為停損點,三商銀只要損失達九億元,就會停止所有交易。

行庫主管認為,外銀的績效獎金制度,也是交易員積極建立部位的主因,以國內的外銀交易員為例,只要達成績效,年薪幾乎是十萬美元起跳,交易室主管或明星交易員甚至可達五十萬美元;但每位交易員必須背半支到三支的盈餘目標,第一年達不到留校察看,第二年就得捲舖蓋走人,能在同一家外銀待四到五年,就算資深。




瑞銀交易員 敗在賭錯匯率

〔編譯劉千郁/綜合報導〕瑞銀(UBS)驚爆一位三十一歲交易員未被授權交易造成公司二十億美元的損失,市場人士認為此鉅額虧損可能是瑞士法郎本月對歐元的劇烈波動所造成,最新醜聞對矢言加強內部風險控管的瑞銀狠打了一巴掌,三大信評機構相繼把瑞信列入負向觀察名單。

看貶歐元 措手不及

瑞銀涉案的惡棍交易員阿多波里(Kweku Adoboli),週五已遭倫敦當局以詐欺及偽造帳目罪起訴。阿多波里原任職於瑞銀在倫敦的Delta One部門,為客戶設計指數股票型基金(ETF),並為銀行可能遭受的損失進行避險。

Delta One也是投資銀行少數可以用自營資本進行大筆押注的交易之一,該部門通常進行低獲利、高交易量的投資,標的除了大宗商品(黃金或白銀)或外匯的ETF,還有換匯交易(swap)與期貨,靠著衍生性商品與所追蹤商品間的價差套利。

瑞銀沒有說明二十億美元損失發生的經過,不過市場交易員認為瑞士法郎劇烈波動是造成損失的可能原因,瑞銀可能沒有對ETF的匯率風險進行適當避險,或錯置換匯交易,瑞士央行九月六日宣佈歐元對瑞郎匯率底限訂在一.二後,歐元大漲八%,讓看貶歐元的投資人措手不及,自八月十日低點至今歐元上漲近二十%。

三大信評 列瑞銀負向觀察名單

市場人士指出,Delta One部門業務連公司高層也搞不懂,證券經紀商Tullett Prebon執行長史密斯(Terry Smith)說︰「這個部門風險並不特別高,但很複雜,如果你找一位執行長來解釋Delta One在做什麼,他也給不出明確答案。」

交易員隻手遮天引發銀行業內部風險控管的疑慮,標普、惠譽、穆迪三大信評機構因此把瑞銀債信或存續能力列入負向觀察名單,對瑞銀搖搖欲墜的聲譽又是一記重擊,金融危機期間損失五百億美元、接受瑞士政府紓困的瑞銀,今年才慢慢重建客戶信心,面對金融業監管法規收緊與獲利下滑的情況,瑞銀上月才宣布裁員三千五百人、減支二十三億美元的計畫。

二○○八年造成法國興業銀行四十九億歐元損失的交易員柯維耶(Jerome Kerviel)同樣任職於Delta One部門,在興業銀行的授權下,柯維耶可以在買入一種期貨商品的同時、賣出另一種期貨商品達到套利或是對沖的效果,為一短線交易,不過他自二○○六年底開始在買入商品的同時、虛構賣出交易,相互抵銷規避內部控管的機制,使買入交易成為長期投資。

到二○○八年初,看多股市的柯維耶持有的歐洲股票指數期貨高達五百億歐元,超越興業銀行市值三五○億歐元、金額相當於法國整年的預算赤字,最後股市走跌、損失暴增,終於導致東窗事發。




搞垮霸菱 李森竟成名嘴

編譯盧永山/特稿

從事非授權交易,導致公司鉅額虧損,這種行為被稱做「惡棍交易員」(rogue trader)。在金融業,惡棍交易員的始祖就是李森。

李森一九九五年初擔任霸菱銀行新加坡分行的期貨交易經理時,重押日經二二五指數期貨,不料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導致股市大跌,李森不願認賠出場,反而不斷加碼,意圖拉高指數,結果虧損八億五千萬英鎊(約十四億美元),幾乎等於霸菱銀行的資產總值,有二三三年歷史的霸菱銀行後來宣布倒閉,最後以一英鎊賣給荷蘭ING集團。

案發後,李森逃到馬來西亞和汶萊,最後在德國被捕,並於一九九五年三月二日被引渡到新加坡,法院判他六年半徒刑,但他僅服刑三年半,一九九九年就獲假釋出獄;服刑期間李森與妻子離異,還被診斷出罹患結腸癌。

李森出獄回到英國,反而成了名人,受邀四處演講在霸菱的經歷,並撰寫個人傳記《A錢大玩家》(Rogue Trader),該書在一九九九年被美國好萊塢改拍成同名電影,由英國當紅男星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擔任主角。

任足球隊領隊 每場演講費用23萬起跳

李森的結腸癌後來痊癒,並且再婚,與現任妻子住在愛爾蘭西部高威郡(Galway)的豪宅,因為他在二○○五年四月獲聘為高威聯合足球隊經理,二○○七年升任為領隊,人生顯然已東山再起。

李森演講費用頗高,還聘請經紀人幫忙打理,每場演講費用五千到六千英鎊(約二十三至二十八萬台幣)。二○○八年初,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員柯維耶從事非授權交易一案爆發時,媒體爭相訪問他,他為媒體訪問進行競標,結果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得標。

--

〔本報訊〕瑞銀昨天爆出一名投資銀行交易員從事未經授權的交易,導致公司損失20億美元,信評機構穆迪(Moody)立即將瑞銀的擁有的「Aa3」評級放入降級觀察名單,未來評級可能遭調降,並觀察瑞銀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表現。

 繼穆迪在14日調降法國2大銀行的評級後,穆迪稱,對於這次瑞銀審查的重心,將集中放在瑞銀風險管理和控制表現疲弱的問題上,瑞士銀行在昨天爆出投資銀行交易員從事未經授權的交易,導致公司損失20億美元,恐會影響公司在第三季呈現虧損,此事再次證明了這一問題。穆迪即將瑞銀的「Aa3」長期債券和存款評級放入降級觀察名單,這意味著該機構未來可能下調瑞士銀行的評級。

 鑒於瑞銀健康的流動性和資本狀況,該行將有能力管理這種程度的損失,但這一損失所帶來的問題是,瑞銀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對投資銀行業務的重建工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87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